基层检察院是检察工作的“神经末梢”,更是服务群众、守护正义的前沿阵地。为激发基层内生动力,展现各区县检察院履职特色,市检察院公众号特开设“一院一品”专栏,陆续推送展示各基层检察院检察品牌风采,深入挖掘品牌背后的故事。第二期推出岚山区检察院:“检•茶”融合服务乡村振兴发展,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特色亮点
日照绿茶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被列为世界三大海岸绿茶之一,品牌价值高达62.07亿元。岚山区检察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茶农、茶企和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难题,统筹发挥各项检察职能,依法严厉打击涉茶刑事犯罪,畅通涉茶纠纷化解绿色通道,精准发力保护“日照绿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助力“茶叶子”成就共同富裕大产业、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有关做法入选全省政法机关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典型案事例,获评“全省产权司法保护协同创新典型事例”“全省检察机关服务‘三农’工作促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最高检、省检察院先后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来岚视察调研检察机关服务茶产业工作。
主要经验
多方联动,为茶产业链匹配检察“服务链”
开展“访‘链上’企业、问需求、送服务”主题活动,主动走访调研茶企、行业协会、行业主管部门、驻地镇政府45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23个。制定实施《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全区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开辟“服务链上企业专用通道”,对涉及茶产业案件实行优先受理、快速办理,强化对茶企合法权益的救济,实现检察服务“再升级”。与岚山省级农高区管委会、部分重点茶企探索建立“检察长+茶产业链链长+链主企业”机制,与区农业农村、市场监管、金融管理中心、茶叶协会等6部门单位联合召开全区“日照绿茶”联动服务机制发布仪式,通过多部门协作与资源整合,为茶叶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促进“日照绿茶”全产业链的标准化、产业化和多元化发展。
重心前移,为茶农纾难解困搭建“连心桥”
为更好地实现检察履职与乡村振兴实际需求有效衔接,岚山区检察院设立“乡村振兴检察联络站”,从镇村聘请9名检察联络员,实现了检察院、联络站与联络员的“三点联动”“辐射带动”,将检察服务和法律监督触角延伸到服务茶产业的最前沿。
知行合一,为地理标志培育擦亮“金招牌”
岚山区检察院坚持守正创新、综合履职,强化对“日照绿茶”国家地理标志的司法保护,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日照绿茶”知识产权检察保护的实施意见(试行)》,加大对茶企高新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商业秘密、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在岚山省级农高区管委会设立“日照绿茶”知识产权检察保护站,开展知识产权咨询、举报、维权、保护、协调等一站式服务,不断增强茶企维权意识、提升维权能力。
助农普法,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动能”
创新“小马扎唠家常”“检察+直播”“AI普法”等载体,常态化开展“检察官有约”暨涉茶法治主题宣传、“不误农时、助力采茶”主题党日等活动,将法律知识、惠民政策送到田间地头、村镇市集、企业协会,有效解决了茶产业季节性比较强、普法对象难集中、普法时间难保障、普法内容难理解等问题,把检察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走稳走实。
未来发展
岚山区检察院将持续发挥知识产权综合履职优势,内外协作配合,聚焦“日照绿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保护(茶生态)、产品质量安全与食品质量安全保护(茶质量)、知识产权保护(茶品牌)、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茶文化)等问题,突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实现对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的全面保护,主动服务保障知识产权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